close

真實的代價?.png

兩年前,兔子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拜訪了一家相當不錯的冰棒店,正值陰雨綿綿沒啥客人,閒話家常從生意啦,商品啦,業界啦天南地北聊個不停,聊的內容大部分都沒印象了,有印象的,就是“追求真實的代價” ;談起人類最早的食品添加物--鹽,除了調味外,讓各式肉類蔬果脫水使細菌無法繁衍達到長時間保存的目的,或是說讓麵包蓬鬆的酵母,用途多樣的小蘇打...,食品添加物不一定是不好的,可以讓食品更多采多姿,但這些科技蓬勃發展之下的另外一面是甚麼?

兔子在幾年前購入了一本由日本食品添加物之神安布司所寫的一本<恐怖的食品添加物>,裡面提到了用著色劑檸檬酸、抗氧化劑以及香料所調成不含水果的果汁,本來要花近百元的原始食材才能製造出的果汁,只要到路邊化工行花幾十塊買幾包白色粉末就可以調出讓你肚子喝到炸掉的量,在商業中變成大家趨之若鶩的寵兒紛紛投入開發,從原本的保存目的,漸漸地變成以大量生產,降低原生成本的走向,而這樣真的好嗎?兔子也莫雞農.

畢竟,天然與合成的差別在,後者在何時何地會被發現對人體的傷害無人能知曉,如幾年前被爆出的統一塑化劑、頂新地溝油事件.

60834059_2282686825331734_5343444417262911488_n.jpg

話題又轉回來

當用幾毛錢的香料糖水,加蒟蒻果粒塑造出來的冰棒,口味穩定,售價為10-15元

使用現打果汁加上真實水果的冰棒,口味起伏,售價60-70元。

問,消費者會選擇那樣?

或許有人說“為了家裡的好,我一定會買真貨啊”

是嗎?去看看四大超商與各大量販店,眾多消費者的選擇和你現在的回答方向是不是一樣? 當大多消費者無能辨別真貨,甚至是可以辨別真貨卻無法接受真貨的代價時,那真貨是否還有存在價值? 不吃冰的也不用慶幸逃過這問題,同樣的市面上,舉目所見,調味品區的醬油(純釀/調和,有參加過兔子的講座就知道),米酒味霖(想知道的可估狗“三倍增釀”),飲料區的果汁(強制標示後,看上面的標誌都是五趴十趴的果汁含量)、零食區越來越多口味的各式洋芋片

記得早期兔子跑得最勤的一段時間,拜訪到一家有做義式冰淇淋的店家,同樣的每一樣食材都是用水果榨汁製作,但消費者卻給出很奇妙的反饋.

"ㄟ 老闆,你這冰淇淋是啥口味的(指著其中一個口味)"

"葡萄口味的阿"

"不像阿,人家外面賣的葡萄冰淇淋吃起來更有味道阿"

(老闆直翻白眼)

幾年後,那家店的冰淇淋停止販售了,老闆懶可能占一半原因,同樣的,可以理解商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少也是重點.

食品科技一日一日繼續進步,終歸一日,仿造品可以無限大的近似於真物,到那時候,有多少消費者,還願意用多少代價,去追求真實的一切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添加物 香料 食安
    全站熱搜

    阿勒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